《被遺忘的糖業文化系列之一嘉義東部的製糖業》 補充  (2013/6/19更新)

                 \

  封面                                                         第一頁                                             第二頁                                               第三頁     

以上刊登於2013年6月《台糖通訊》〈專題報導 〉 電子檔   (雖然圖片只有一張,且文字是用二校前的,但內容大致還完整)

另外,這是2013年3月《台糖通訊》〈專題報導 〉被遺忘的糖業文化系列之一 中壢崁子腳(內壢)工場

以下為補充內容:

 

前清時期舊式製糖的情形

 

由夏威夷引進台灣的762mm軌距糖鐵 2013/6/18

 

可銜接林鐵的糖鐵盧厝線和嘉義名勝北香湖 2013/7/9

 

 

前清時期舊式製糖的情形

◎日據時期的1935年台灣始政四十年博覽會裡的糖業館

上方以日文寫著 「糖業是台灣的文化之母」。下方三段式電動模型裝置區,構思新穎、布局巧妙。前景戴斗笠的

農夫低頭假寐時,背景下方亮起,顯示前清時期舊式製糖的前景;農夫坐醒,顯示中段的新式糖廠;當農夫如

圖揚手做歡欣狀,則亮起最上方的現代化都市景觀。

 

明朝(1368-1644年)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的「軋蔗取漿」圖,道出了中國傳統的製糖方式。

◎《天工開物》中製造白糖的方式

 

上述的製糖方式也隨著中國大陸福建沿海的移民傳到台灣。

此《番社采風圖》 為清代乾隆初期,臺灣監察御史六十七使臺期間(西元1744─1747)命工繪製之原住民風俗圖。

糖廍,臺郡各邑田土肥厚,宜植蔗;俱係居民耕種,而社番不能。硤糖,自九月間至來年四、五月方止。

商人販賣內地江、浙各處,實臺灣之大生意也。

甘蔗,以尾節為種。自孟春插種,至秋冬成熟。大者甘蔗味清甘,小者甘蔗可以研糖。

以上所指「內地江、浙各處」,指的是中國大陸的江蘇省及浙江省。

在上述拙作《被遺忘的糖業文化系列之一嘉義東部的製糖業》引用曾來台採訪乙未戰爭、後成為美國駐台領事的戴維訊(J.W.Davidson)在其《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1903)一書中記提到舊式糖廠製酒的情形:「 叫做『山酒』(A spirit【samshu】)的一種酒,無法在煮糖

室鍋爐中再利用的糖蜜粗陋的蒸餾出來的。而且買了這種糖蜜的人都可以釀這種酒。酒園(mill)製酒後之糟粕以及其

他含有糖分之遺棄物,普通用以飼豬。

以下為同上書《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所節錄台灣舊式製糖的情形。

左圖為尖形建築為糖廍,其旁為右圖的煮糖室,內有數個煮糖的鍋爐。

 

以上即為前清時期舊式製糖的情形。

 

 

由夏威夷引進台灣的762mm軌距糖鐵

 

前引拙作提到:「 日據初從夏威夷引進的軌距762mm的糖鐵規格和林鐵一樣,被稱作

「五分車」(現今捷運寬軌軌距的一半)」(2013年6月《台糖通訊》〈專題報導 〉第32頁) 

 

談起夏威夷,當年老三台的懷舊影集《檀島警騎》,五、六年級生絕對忘不了它超有氣勢的片頭音樂!

 

 

 

到懂事之後,才曉得原來「檀島」指的是夏威夷。到近十年前,筆者從台灣糖業文化協會 前理事長陳明言先生那裡了解夏威夷對於台灣的糖業影響不小!

 

按,夏威夷的製糖產業,曾帶來了各大陸的移民,產生多元文化。據說,最近流行於台灣的烏克麗麗是源自於十九世紀,葡萄牙移民到夏威夷的時候在蔗糖

園裡面工作,利用閒暇時間製作這個樂器。

另外,對建立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孫中山12歲那年的1878年,闖蕩檀香山數年的哥哥孫眉回到家鄉。經過幾年的打拚,孫眉經營的農牧業因成效顯著而受到夏威夷政府的青睞。

那時,夏威夷糖業生產發展迅速,急需大批勞力,因而在1878年6月回國前,孫眉得了夏威夷政府的特許狀:“多招華人來檀香山大興墾務。”

此時的孫眉不但身帶巨資,而且閲歷經驗都很豐富,洞悉西方科學文明的優點,與在老家務農的孫眉已判若兩人,大有衣錦還鄉之感,這在翠亨村

及附近引起不小轟動。孫眉隨即在家鄉附近設立了移民事務所,與人合股接管一艘航海巨船,作為移民之用。這次孫眉回鄉,主要是準備招一批鄉親們

前往檀香山。 

第二年,孫眉的同事僱到一條約2000噸的英國鐵殼汽船“格蘭諾克”號,到澳門載運中國僑民。孫中山再次向父母提出要求,想搭乘此船去檀香山;經再三懇

求,父親終於同意。這年5月2號,孫中山跟着母親,先乘帆船到澳門,再由澳門搭乘英輪赴檀香山,從此踏上他一生事業的起點。 

孫中山第一次出國到檀香山,開闊了他的眼界,並在當地學校就讀五年,對他的思想發展起了積極影響。二十八歲創立他領導的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

隔年,正當台灣人民抗日正酣時,他發動廣州起義。十七年後,才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孫中山與興中會部分會員合影。圖片來源:中国政党- 中国百科网


以下,為日本於1895年據有台灣後,向夏威夷取經的情形。

按,夏威夷於1898年被併入美國之前是獨立的王國,親日的國王卡拉卡夫王曾訪日,與日皇室之間一度有姻緣

之議,收皇室親王為女婿,1881年日本和夏威夷王國訂修交條約。

1895年奉日本天皇命率軍侵略台灣、後在嘉義戰死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1883年,曾以日本皇族名義獲夏威夷國王贈第一等勳章。

可見兩國關係的密切!

 

1896年起,日本人由夏威夷引進高大的玫瑰竹蔗(RoseBamboo)到台灣栽種

◎圖片來源:臺灣糖業年鑑 (大正五==六年期) 第一卷

 

 

1905年日本人到夏威夷考察後,決定採用當地糖廠載運甘蔗的軌距762mm的鐵道及車輛規格,考察的詳細位置在Maui 島西方的Olowalu。 

762mm約為現今捷運軌距的一半,這就是老一輩俗稱的「五分仔車」。為後來台灣長達三千多公里糖業鐵路的濫觴。

◎除了鐵道的軌距,日本人也引進圖中夏威夷新式糖廠之鐵骨鋼架的廠房,仿造於台灣,以適應風災的氣候。如下:

 

◎圖片來源:臺灣糖業年鑑 (大正五==六年期) 第一卷

三年(1908年)後,日本人踏勘旗山與美濃附近平原後,為了運送甘蔗及白糖成品,以762mm規格修築旗尾線鐵路直通九曲堂接縱貫線鐵路,並於蕃薯藔街建立旗山火車站,作為當時旗尾線的總站,以同時作為當地客運使用。照片中年輕人拍照背景之旗山車站即是此類型的車站。 拍攝位置是旗山火車站站房北側入口玄關。

 

↓以下為從美濃經旗山沿著高屏溪到九曲堂接縱貫線鐵路的糖業鐵路示意圖。

同時及之後,其他台灣中南部各地也鋪設如此類型的糖業鐵路。

 

 

 

可銜接林鐵的糖鐵盧厝線和嘉義名勝北香湖

 

筆者在前引拙作《被遺忘的糖業文化系列之一嘉義東部的製糖業》提到:「1907年創立的東洋製糖株式會社,於1916年夏,洋糖與鹿麻產庄(原為鄒族

Youmasana社的獵鹿場)臺灣赤糖製糖所合併後,擁有竹崎一帶的甘蔗原料採取區域,當年便開始興建計畫中的自後庄仔起由荖(老)藤宅(今宏仁女中北)

橫截官營鐵道(今台鐵),以便來期供北港工場壓榨」。這條鐵道就是和阿里山森林鐵路接軌的「製糖用鐵道」,因兩條產業鐵道同樣是762mm規格,即

前述的「五分仔車」,故可藉由森林鐵路將平地段的竹崎鹿麻產庄的甘蔗拖往糖廠壓榨。

後來,如筆者在同文所考證,因東洋製糖會社所轄嘉義至北港之糖鐵和其它會社之「進香鐵道」

之競爭,上述計畫中的北港工場遂改成至南靖工場壓榨。以下為新高製糖會社在其轄內的大林--北港線,開設「進香鐵道」的情形。

 
新高製糖會社在大林--北港線開業初期的1917年1月,為了迎接每年農曆正月初五至四月中止之數十萬至北港朝天宮的進香人潮(包括台北、桃園、新竹南下)。在右圖的新高大林驛正門懸掛著,「進香鐵道」的招牌,另在官線(今台鐵)大莆林驛(大林)的月台旁,也豎立「進香鐵道」的招牌,一目了然,以便廣招香客搭乘。

除此,該會社也在當時報紙上打「進香鐵道」的廣告。內容指的「汽車」指的是以蒸汽為動力的火車;「進香鐵道」由大莆林驛經新港至北港,故這一條鐵道稱為新港線。 更多資訊


圖片來源:車迷的世界

 

 


以下為1920年代初期和現代地圖的古今對照,可看出,由荖(老)藤宅(今宏仁女中北)至後庄子(仔)「製糖用鐵道」和阿里山森林鐵路接軌的情形

讀者可由此圖銜接到下圖,可了解這一條由東洋製糖所開和阿里山森林鐵路接軌「製糖用鐵道」,即光復後被改稱「南靖工場盧厝線」

的糖鐵大致的走向。

 

下圖藍圈示處的荖(老)藤宅北有一牛稠溪,它從竹崎流到朴子出海口的東石,自朴子以下稱朴子溪

由這張1934的舊地圖筆者以紅圈示處可看到,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前夕的1910年,在鹿麻產庄就設車站,它和其東方3公里餘的竹崎車站

皆屬於平地段林鐵的範圍。盧厝在1933年因嘉義-竹崎間開始行駛汽油車,成為通勤列車停靠站之一。

光復後,阿里山林鐵與台糖鐵道聯運,排定甘蔗運輸列車4班,行駛盧厝竹崎間。所以「盧厝」成為糖、林鐵間重要轉運站。

所以該糖鐵便被改稱「南靖工場盧厝線」。其路徑經過之處如筆者以藍圈示處的後湖荖(老)藤宅(今宏仁女中北),到終點

南靖工場  。

後湖和其南的台斗坑,為嘉義林氏宗親最早的發源地。據那裡的林氏鄉親所述,當時那一帶都是一片甘蔗園,為「南靖工場盧厝線」重要的甘蔗集散場(蔗

埕)。隨著阿里山林鐵盧厝站於1974年的廢止,「南靖工場盧厝線」也跟著停止載運甘蔗,遂廢。

1963 年「後湖工業區」在此成立,成為嘉義市市內唯一的工業區,知名的耐斯企業也進駐此。 曾被譽為甜美主播、 參選嘉義縣長的陳以真是

便是耐斯集團的創搬人的千金。由上面古今對照圖可看到台斗坑附近已為耐斯廣場、嘉義基督教醫院, 及今年(2013)8月正式營運的好市多Costco,

為嘉義市近年發展的重點。

尤其是耐斯廣場建構完成後,能徹底解決嘉義及阿里山地區觀光基礎建設不足的問題。也是耐斯集團經營、開發陸客自由行及深度旅遊

的重要據點。

耐斯集團大佈局 台灣旅遊新重鎮  ( 2005年8月號《遠見雜誌》 第230期)

 

以下是前述所指位在宏仁女中南,距今約有90多年歷史之糖鐵橫截台鐵,以和阿里山森林鐵路接軌的的涵洞。

紅色線所指的地方就是此涵洞的紅磚,藍色線是筆者繪的糖鐵軌跡。當年糖鐵線就是經過這裡,然後和阿里山鐵路接軌。而右圖這台由大林糖廠員工打造的巡道車(motocar),曾透過光復後整合的糖鐵南北線至阿里山林鐵,是糖鐵橫截台鐵的涵洞最佳見證者。

 

 

 

2003年年中,糖協為了紀念糖鐵和阿里山林鐵的銜接,向阿里山林管處要了一台客車和展示的382號火車接在一起。並重新粉刷一遍,在大林糖廠冰品店北側展示著,成了來往吃冰民眾注目的焦點,也成了小學生 寫生的題材 。

 

後來,382號火車被送往新營糖廠內的中興車站阿里山林管處的客車和從日本千葉縣回鍋的蒸汽機車SL357號,則被送往台灣糖業文化經貿發展協會-祕書長黃嘉益先生的住所。 

兩輛車重新聯結,為糖鐵和阿里山林鐵的銜接作見證。

這台陳列於嘉義北門車庫園區的阿里山18噸Lima Shay13號。早年應擔任過阿里山海拔127公尺竹崎站至「盧厝」沿線平地段甘蔗的拖運。


圖片來源:街貓的鐵道網站
這張是由鐵道攝影家Lawrence E. Cox於1968年搭乘中興號特快車旅途中於竹崎站拍攝到與Shay25號(28噸)蒸氣機車牽引之運材空車交會。1960年代柴油化之前,上山的列車至此需停靠一段時間,將火車頭位置更換,由前拉改為後推,並將原本用於平地的18噸級車頭改成28噸級車頭,以確保上山的安全

圖片來源: 雨行觀的舊日鐵道照片 

 

 

↓以下為光復後 整合之糖鐵南北線圖,其中嘉義線的板頭厝有崙子線接蒜頭到朴子

圖例的省線指的是「台鐵」。圖上有日據時期,東洋製糖所築嘉義─北港間的嘉義線、

及大日本製糖所築之斗南─北港間的北港線、新高製糖所築之大林─北港間的新港線鐵道,當時為了爭取到南北

搭成台鐵而來的進香客,以「進香鐵道」招攬顧客。光復後,台糖將這些鐵道等整合,作為國防戰備道路,如其

它圖例表示。上述由大林糖廠員工打造的巡道車(motocar),就是透過光復後整合的糖鐵南北線至阿里山林鐵,

其路線為大糖(大林糖廠)─新港線─牛稠線─嘉義線─盧厝線。

 

另外,上圖有嘉義到朴子的朴子線,它原來在日據初期和大日本製糖北港線一樣有在台鐵嘉義車站後方有獨立的糖鐵車站

如左下圖所稱明糖朴子線嘉義驛。

後來當局於日據中期將兩車站整合,車站依舊在嘉義台鐵後車站一帶,原址留下「北港車頭」的稱呼。此情形一直延續至光復後,如右圖為1968年正準備開往北港的糖鐵火車。     右圖 圖片來源: 雨行觀的舊日鐵道照片 

 

以上右圖及以下為光復後行駛的糖鐵客運列車  ,其規格為日據初從夏威夷引進762mm的糖鐵軌距,故被稱作「五分車」(現今捷運寬軌軌距的一半)

圖左上方列車為1968年正準備開往朴子的糖鐵火車。 

圖片來源: 雨行觀的舊日鐵道照片

1968年糖鐵火車停在朴子線過溝站。朴子線從1909開辦,直到1982 年8月17日停止。和北港線同為壽命最長的糖鐵客運之一。 

圖片來源: 雨行觀的舊日鐵道照片

以下為今年一月初,由MOMO親子台哥哥姐姐主持的《MOMO小玩家》(嘉義懷舊之旅)

影片後段介紹到糖鐵鐵軌及由以陶板牆拼出的火車造型

 

 

地點就是在上述的板頭厝車站,即昔日被稱為「進香鐵道」之嘉義─北港間的嘉義線上的車站。

 

 

 嘉義名勝北香湖

 

同上拙作《被遺忘的糖業文化系列之一嘉義東部的製糖業》所提,位在今嘉義市北台斗坑和埤子頭之間的北香湖。它在前清時期就被列為諸羅(嘉義)八景之

一的「北湖荷香」。後被東洋製糖株式會社(以下稱「洋糖」)買收作為灌溉蔗作的水池。

以下為前述1920年代初期和現代地圖的古今對照圖,在埤子頭北有筆者以水藍色塗潭的湖泊,

北香湖旁的文化路是前清時期的官道(類似今天的國道,當時尚未有忠孝路[台一線]),當時南下的商旅由嘉義北方十二公里的大莆林(大林),經過打貓(今民雄)

牛稠溪後,一路沿文化路,經北香湖,由北門進入嘉義城。

上述提到,1895年奉日本天皇命率軍侵略台灣、後在嘉義戰死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其軍隊也是照此路徑進軍嘉義。

 

後來據日方宣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在埤子頭,於下圖的大榕樹旁督陣其軍隊進攻嘉義城。

◎大榕樹旁左手持刀柄的將領即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圖片來源:台灣歷史畫帖

 

北香湖於1936年,由業主林抱重新整頓,於此栽花木,中設遊船,今由嘉義市政府重建。

下為相關報導。 

 

《再現諸羅美景》6千萬打造北香湖明年見


北香湖區塊澆灌系統設置

 

 

待續

 

回首頁

inserted by FC2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