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的鐵道文化

 

水返腳溪拱橋位置 

前秀峰國中台北女校的男校友

 

回首頁

 

 

 

 

 

水返腳溪拱橋位置 

 去年(2010),筆者因要寫「劉銘傳鐵路戰史」的緣故,特地將劉銘傳鐵路沿線遺跡,包括橋樑的位置考察了一下,沿路發現了幾座拱橋。 這位在汐止市區內水源路附近的拱橋也是其中之一。


  當時筆者是根據日據初期出版的《臺灣鐵道史》〈基隆新竹間橋樑表〉 各橋樑的位置(里程),再對照1896年的地圖,大體地找到這些位於
八堵至南港間的拱橋。上述〈基隆新竹間橋樑表〉裡的「拱桁」橋樑,沒有列出其他「版桁」橋樑所標示日據後改建的時期,故應可視為「劉銘傳鐵路」時期留下來的。

1904年紅圈所示的「劉銘傳鐵路時期」遺留下的水返腳(汐止舊稱)溪拱橋位置,藍圈為紳士蘇樹森的住宅遺址。

2006年紅圈所示的「劉銘傳鐵路時期」遺留下的水返腳溪拱橋位置

箭頭所指為水返腳溪拱橋,鐵路高架化後,它被包在水泥構造裡面。

台鐵經「南港專案」(2000年開始動工)的改建後,從板橋一路到五堵地面已上不見火車蹤影。從汐止以西的汐科站至五堵站已全採高架;南港至汐科站也地下化,這其間,「劉銘傳鐵路」時期承受無數來往車輛、歷經百年風霜的橋樑已功成身退。等著人們來發現它。

劉銘傳初次購置的騰雲、御風號因馬力不足,無法走基隆至水返腳間的高坡度路段,只能在北基段跑跑臺北、水返腳之間。所以,它們都曾經經過此橋。


基隆市政府為發展觀光,於2003年間整修基隆的「獅球嶺隧道」,定名為「劉銘傳隧道」。在隧道北側入口,製作兩面有當年行駛的老火車頭騰雲號
照片的解說牌,其實騰雲號火車未曾跑到基隆。

 

前秀峰國中台北女校的男校友

在2006年至2007年筆者到基隆、雙溪等東北角找尋中日戰爭的古戰場,晚上從瑞芳、八堵一帶坐火車回程經過汐止時,從汐止已高架的鐵路上看到秀峰中學西側的運動公園燈火通明,有不少活動的人潮,我對此印象深刻。

2010年在找尋完水返腳溪拱橋後,當地鄉民建議我到附近的秀峰中學找更多歷史資料。

汐止運動公園旁的伊藤博文所題「開物成務」複刻版字匾 運動公園對面的秀峰中學牆外展示的歷史圖片

 

歷史圖片顯示了汐止曾經是一處製茶業興盛的地方。日據前水返腳的製茶情形,《讀賣新聞》特派員河東詮有以下記述:1895年6月10日早上10點隨我們一行隨近衛師團司令部從基隆出發,至水邊腳(水返腳的臺語發音),水邊腳為山間之一市街,製茶之地。人家雖少,但製茶業很旺盛,市街殷富。在「劉銘傳鐵路」通車至水返腳後,此地的茶商便選擇經濟省錢又快速安全的火車將收購之茶菁運至臺北。

 

紳士蘇樹森的住宅 ,1895年6月10日下午兩點10點日軍征臺統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來此駐紮一天,隔日往臺北而去。後日方將此定為「御舍營所」。 日據中期,和御舍營所共同修繕的同時,當局以鄰接地創建「汐止神社」,光復後毀。僅剩此忠順廟石碑上還殘存「汐止神社」四個字。

 

以前,筆者因在新店上班,時常騎腳踏車經過大豐國小外面的小公園,後來輾轉得知北一女在早期,也就是「反共抗俄」時代,曾在此設立新店初中分部。曾經在北一女的新店初中分部就讀,師大數學系畢業的呂政岡先生,他也是北一的數學老師。

北一女「男」校友 也是北一數學老師

至於秀峰中學,因最近寫汐止的文史資料才發現原來它也有中山女中的男校友

秀峰中學創校於民國44年(1955年),為臺灣五省中之分部,全名為「臺北第二女子中學、臺北建國中學、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成功中學、臺北第一女子中學汐止聯合分部」,行政上隸屬於臺北第二女子中學(中山女中)分部,簡稱為「汐聯」。民國53年(1964年)改制為「臺北縣立秀峰初級中學」。民國57年(1968年)全臺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隨之改制為「臺北縣立秀峰國民中學」。民國86年(1997年)81日為配合教育政策,改制為「臺北縣立秀峰中學」,成為國高中兼收之完全中學。

所以,在1955年(民國44年),中山女高在秀峰國中原址設立汐止分部, 曾在此就讀的男學生,到後來便成為台北女校的男校友。

 

 

 

 

inserted by FC2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