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期臺北城史蹟

 

※請讀者等網頁的所有GOOGLE MAP完全開啟

再點以下連結。

 

 

北白川宮御遺跡地

 

西本願寺原址 

總督府圖書館

 

回首頁

 

 

 

 

北白川宮御遺跡地 參見P43圖及P45及P212圖右下

 

 

 

 

 


檢視較大的地圖

 

「北白川宮御遺跡地」今為孫中山銅像所在位置 

ref 北白川宮在台北的御遺跡地

 

 

 

西本願寺原址  參見P213-214及P304

光復初期鐵路兩側之臨時棚屋,圖右的高大宮殿建築即為西本願寺本堂。 到了1961年,臨時棚屋被全數拆掉,蓋起中華商場,「西本願寺本堂」依舊屹立不搖。不久,當局依照日人「改正計劃」,將長沙街從「北側貫通至漢中街。於是,寺院前於日據時期便設置的長沙街平交道,交通變得更繁忙。

 

西本願寺,正式的名稱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屬於日本佛教淨土宗本願寺派,是最早進入台 灣的日本佛教宗派。1895年,日本領有台灣,本願寺派的僧人即隨軍來台佈教,當時主要的任務在撫慰出 征的軍人、照護軍士傷患、為亡者舉行佛教葬禮,以及護送亡者遺骨返回日本等。後來因日本政府實施市區 改正計劃,西本願寺部份院區位於道路用地上(今長沙街),於是購買長沙街南側的土地,陸續增建寺院規模。大正11年(1922) ,御廟所、鐘樓、樹心會館完工;大正13年,輪番所(指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重建落成。昭和6年(1931),規模宏大的本堂正式完工,一度成為中華路(前清時的城牆遺址) 上重要的地標。光復後,於1975年毀於祝融。

 以上參照[北市萬華] .西本願寺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75篇)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675/tony0675.html 

 


檢視較大的地圖

↑前方圍牆內黑瓦的日式建築為輪番所,其左後方即「西本願寺本堂」原址。

 
檢視較大的地圖

↑輪番所右方榕樹下的黃色水泥牆一帶,即「西本願寺本堂」原址。 ;

 

 

檢視較大的地圖

↑遠方位於輪番所和榕樹之間的建築即鐘樓 。

 

 

 

 

總督府圖書館

總督府圖書館即今日的博愛大樓 1935年臺北鳥瞰圖之總督府圖書館。總督府圖書館位在總督府後方。總督府即現在的總統府。其斜對面為北一女的前身─第一高女,原址為文武廟,由廟西側的文武街往北可接通至府前街。 日據後,前述清代的街名仍沿用了一段時日,後來變成如圖所示有街廓無街名的文武町。光復後,將前清的文武街改成重慶南路。

 ↓總督府圖書館遺址

   

 

 

inserted by FC2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