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和北白川宮登島遺跡

鹽寮附近沙灘

 

日軍登陸遺址的三貂灣,為長達3公里的金黃沙灘海岸。乙未日軍登臺前夕, 當地守將曾喜照(駐屯澳底附近)在偵察地形後,曾要求在鹽寮及舊社各駐屯一營,得到唐景崧同意,但還未實施,日軍已登陸。 

日軍登陸時的情形,據日本從軍記者的描述,:

軍隊在船中苦於暈船,登陸時又遇全身被浸溼之苦,此日陰雨模糊細雨濛濛…所謂營舍,只是登陸地點附近的漁村以石塊作牆壁、以棕櫚汁作屋頂的倉房;在這裡鋪上雨衣,縮在這裡忍受蒸暑之苦。剛要入夢鄉時,討厭的蚊子又使人醒來,不能入睡;沒有解渴的茶水,也沒有解餓的晚餐,其辛苦難以想像;有的士兵露營,通宵工作, 不能睡覺。參謀長等軍官们也只能在地上鋪一條毛毯,合衣而睡, 其他人的情況可想而知。

滿州的道路雖然險惡,但金州至旅順間尚好。滿州沒有樹木,便於築路。台灣和滿州不同,山巒重疊,連亘一片,如熱帶地方。滿山被積翠鬱蒼覆蓋。許多地方因滿地是樹木,在繁茂的樹林之間,只有小徑相通,往往妨礙作戰計劃的執行。然而從一片風光來說,其青山綠水之自然美,堪稱「福摩薩」(美麗之島)。

以上為《日清戰爭實記》第三十編 (六月十七日發行)台灣綏撫續記(一)P45上陸後之敵狀

 

   

從砂丘上眺望三貂灣

 

 

 

日軍登島原址古今對照

 

鹽寮海濱公園裡面以玻璃製成的解說牌,目的是要透過玻璃上的圖案,和後面的風景做實境結合,圖為複製 

左上圖「日軍登島情形」的解說牌。

 

 

北白川宮征討紀念碑

據日方史料稱:

五月三十一日早上七點北白川宮冒著風雨於「洩底」上陸,以隨行的東京力士兩人在海濱林投樹叢生之甘藷田張天幕露營,統理軍務。屬下從御乘船薩摩丸搬來一腳之椅子給北白川宮乘坐。

以上所指的「洩底」是澳底和鹽寮、舊社之總稱,即登陸地點──三貂灣的大部份區域。日據時改稱「澳底」,故日本人開闢宜蘭線時,在鄰近「舊社」的福隆設站,稱為「澳底」。而北白川宮登陸的地方被稱作「澳底御上陸紀念碑」,實際上的位置是在鹽寮。

 

【鹽寮海濱公園內的票價 】 有一點貴

 

【鹽寮抗日紀念碑(藍色箭頭)附近的沙灘】 前方聚落為澳底。澳底上方的山頭為火炎山(紅色箭頭),又稱「澳底尖」。乙未日軍登臺前夕, 我方

曾在此山北方的蚊仔坑布下一營的兵力 。

遠方是核四廠專用港

 

 

以上請參照7月1日出版的《 乙未戰爭研究:你不知道的臺灣保衛戰》139-153頁文

 

 

 

; 回上一頁

inserted by FC2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