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治時期臺北城史蹟

 

※請讀者等網頁的所有GOOGLE MAP完全開啟

再點以下連結。

 

巡撫衙門原址

 

臺灣最早的圖書館─登瀛書院及西番學堂位置

 

 

回首頁

 

 

 

 

 

 

 

巡撫衙門原址 P35圖

 

紅線圍起之區塊乃是1925年的「清朝布政使司衙門」,其北方的「巡撫衙門」

已被日人所開的「撫臺街」穿過。

孫中山銅像面向南方

 

銅像背對的北方有「清台灣巡撫衙門舊址碑」,右方建築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前身即為前述的「南警察署」

「舊址碑」敘述的有錯誤的地方,因拙作P32根據《臺灣日日新報》,昇任臺灣巡撫的劉銘傳於光緒十二年(1886)選擇在光緒九年起工,隔年竣工的淡水縣衙門辦公,將其充之為「欽差行臺」;「巡撫行署」(簡稱「撫署」)於光緒十三年起工,十四年峻工,光緒二十年,省會正式由臺中移至臺北,「巡撫行署」改稱「巡撫衙門」。


光緒十六年(1890)年冬十月便奏請開缺的劉銘傳,於次年二月稱「病仍未痊,開缺」,經朝廷批准後,1891年6月22日(光緒十七年五月
十六日),告別了苦心經營的臺灣。(另參見P106)。

 

從「北白川宮御遺跡地」前方遠眺漢口街的台糖公司】當年的「巡撫衙門」從武昌街一段擴展至漢口街。

從延平南路遠眺左前方的「清台灣巡撫衙門舊址碑」及右前方的「北白川宮御遺跡地」。

 

↓「清台灣巡撫衙門舊址碑」和樹後的「北白川宮御遺跡地」


檢視較大的地圖

 

 

 

 

 

臺灣最早的圖書館─登瀛書院及西番學堂位置  參見P49下圖 及 P47-48文


檢視較大的地圖  

即今日長沙街一段27號婦女會 一帶 

 

婦女會,又稱婦聯總會,為台灣臺北市市定古蹟。對面為「憲兵二O二指揮部及台北市憲兵隊」、近交通部、總統府。本建築位於清朝番學堂、日據時代的偕行社遺址上。婦聯總會位於總統府後方,鄰近憲兵隊,建築物之前身為日據時期的偕行社。其址在清代則為登瀛書院,後稱為淡水館,鄰近西學堂與番學堂。

1901年當局於淡水館成立「臺灣文庫」,號稱是臺灣有史以來第一個圖書館,除館藏原來登瀛書院的藏書,並收購其他圖
書。

淡水館拆毀後。「臺灣文庫」即行閉鎖。原來的藏書,轉移至天后宮的五千二百三十六部、一萬五千餘冊的藏書,後又移置大稻
埕六館街。當局遷館於臺灣總督府(朝向東)左後方(博愛路與寶慶路口,今博愛大樓)之舊彩票局內辦公,1915年8月9日
正式對外開放服務。此原登瀛書院的藏書,在外流浪了六年後(1909-1915)又回到距離登瀛書院原址不遠的地方,頗耐人尋味。

 

 

 

 

 

民主國遊行隊在艋舺的遊行經過地點 參見P266-267

從廣州街開始西行,左轉接南寧路,再右轉至昆明街289巷,,再往前接至康定路的173巷、278巷,224巷。其中173巷為因《艋舺》電影而走紅的剝皮寮街。224巷則為龍山寺東側的青草巷。

 


檢視較大的地圖  

↑台北萬華區南寧路48巷

昆明街289巷南入口

檢視較大的地圖

 

 昆明街289巷北入口


檢視較大的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康定路173巷(剝皮寮街)東側入口

 


檢視較大的地圖  

↑康定路173巷西側入口

 


檢視較大的地圖

↑康定路278巷東側入口


檢視較大的地圖  

↑康定路278巷西側入口(三級古蹟地藏王庵北側) 


檢視較大的地圖  

↑康定路224巷龍山寺東側的青草巷

 


檢視較大的地圖

↑龍山寺

inserted by FC2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