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沙韻之路」神秘的面紗

背景音樂為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閉館音樂─沙韻之鐘 

 

前言

 

「沙韻之路」的由來

 

「沙韻之路」的地緣位置  

 

現今對「沙韻之鐘」歌曲的詮釋

 

回首頁

 

 

 

前言

2011年8月10日在宜蘭南澳墜谷而亡之已故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為「沙韻之路」著《找路》一書。

其實筆者對此也有偏好,和友人爬郊山時會拿著日據時期的兩萬分之一地形圖找路

在寫拙作《乙未戰爭研究•你不知道的台灣保衛戰》之前,曾經找了家鄉嘉義大林的舊官道及東北角的淡蘭古道

乙未割台憶舊路》時,也曾找尋劉銘傳鐵路遺跡。

 

 

 

「沙韻之路」的由來

「沙韻之路」讓林克孝執迷不悔、披荊斬棘、花了七年找才找到,沙韻是誰?《找路》一書中自述,林克孝一開始也不了

解,為什麼沙韻會讓他願意在七十年後瘋狂的尋找,原因也許是,「這是一段沒人教過我的歷史,沒人告訴過我的地理」。

筆者因林克孝墜谷而亡才曉得「沙韻之路」及「沙韻」的事蹟。於是想利用離家近的「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找這一段

歷史的真相。

8月17日筆者以「沙韻」關鍵詞查詢「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之電子資料庫─臺灣日日新報

沒查到有關「沙韻」的資料!於是,小GOOGLE一下便發現某網站所提「蕃婦跌落溪中,行方不明」,

於是判斷用「蕃婦」、「南澳」關鍵詞應該可查到。

筆者於23日再蒞館查詢,用「蕃婦」竟然僅出現幾筆,而「蕃婦溪流に落ち 行方不明となる」

便出現在畫面,它是在1938年9月29日的報紙 在版面左邊很小的篇幅上

只能說資料數位化實在很方便

 

   1938年9月29日臺灣日日新報第7版 版面左邊很小的篇幅上,當時中國正處八年抗戰初期,於是其上便有

中國戰場的消息

 

資料果然會說話,它紀載著:

蘇澳郡番地リヨヘン(riyohen)社三十四番戶戶主之六女

蕃婦サヨンハヨン(sayonhayon)﹝17﹞於27日凌晨五點在同社者十一

名送別下,替要下山的警手柿田搬運行李,途中タビヤハン(tabiyahan)

之下方南溪架設之臨時木橋通行中,滑足墜落於前晚豪雨激增之洪水中

下落不明…後來日警於墜落地點十五丁之下流發現サヨンハヨン為警手柿

田擔送的三個皮箱,其屍體尚未發現。

由以上資料可知,サヨンハヨン即沙韻 .哈勇(泰雅語:Sayun Hayun ),沙韻確有其人。リヨヘン即沙韻的故鄉,今稱「流興」。其實當時警手柿田只是

下山,並非一般所說的「出征」。

但在同年的11月30日, 同報有一標題「蕃婦の慰靈祭」,內容有:

蘇澳郡下蕃地リヨヘン社蕃婦サヨンハヨン﹝17﹞同地教育所之老師田北警丁名

譽之應召,同氏下山之行李搬運…評判同女之親孝行,此次對恩師熱心而蒙難,

引起近鄰同情,リヨヘン社青年團從26日早上十點於蕃地舉行少見之慰靈祭…。

沙韻幫助的對象已從警手柿田改成警丁田北,且日本地方政要雲集此未曾有之盛大遺式,可見「沙韻之事」已被日本殖民

政府喧嚷誇大。後來更變成 「1938年泰雅族愛國少女沙韻,為送老師出征,不幸在暴風雨下失足掉落南澳南溪殉難,

沙韻還和老師發生了一段愛情故事」,完全是日本殖民政府編出來的虛構故事。

 

禮拜沙韻之鐘及碑的山地原住民男女 沙韻之鐘

 

 

以下引用

排灣族盲詩人莫那能所寫的〈林克孝墜崖/「沙韻」故事…日軍虛構神話〉部份

聯合報

http://tinyurl.com/3chyzks

十七歲的沙韻為幫助出征的日本巡查搬東西,失足墜河行蹤不明

一九四一年,為記念這段愛國美談,台灣總督長谷川頒贈刻有「愛國少女沙韻之鐘」銘文

的銅鐘,贈予家屬;一九四三年,日本影星李香蘭到霧社,拍攝電影《沙韻之鐘》。在

這個電影中,被徵召替日本人在風雨中搬運東西的沙韻,變成愛國少女,日本巡查變成

了日本老師,沙韻還和老師發生了一段愛情故事。許多位曾經是高砂義勇隊成員的部落

老人回憶,當時就是看了這部電影,感動得淚流滿面,一心想效法沙韻,才到南洋從

軍,後來到了戰場才發現,根本就是當炮灰。很清楚的,

淒美的沙韻故事,根本就是另一個日軍虛構出來的吳鳳神話。

我一方面為這位愛台灣的金融專家的殞落而惋惜,一方面也祈禱這種錯誤,趕快在台灣社

會消失,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沙韻之路」的地緣位置  

沙韻的故鄉位在台北州蘇澳郡下的南澳

2004年往台東客機上的鳥瞰。南澳南溪即沙韻落水之處。 和平溪就是左上圖的大濁水溪,沙韻的故鄉就位在此溪和南澳南溪之分水嶺上。林克孝墜谷而亡的束穗山在南湖大山旁。讀者可和左上圖標示的南湖大山和中央尖山對照。

林克孝從沙韻當年落水的武塔村回頭走,花了七年才走到沙韻的家鄉流興。它是參照下列日據時期五分萬之一地形圖,此地形圖上有顯示路徑,「沙韻之路」大致是沿著南澳南溪溪流下至南澳。

圖最左的中間即沙韻的故鄉リヨヘン社,由此往東的虛線路徑即「沙韻之路」,在穿越富太山後一公里餘,再折往南沿著南澳南溪

溪流下至南澳。

從リヨヘン至林克孝墜谷而亡的束穗山約18公里距離

 

 

 

現今對「沙韻之鐘」歌曲的詮釋

 

當時此曲的背景是,1942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台灣總督府出資請民間電影

業者於台灣中部霧社開拍電影《莎韻之鐘》,更請來當年紅極一時的李香蘭擔綱演

出(該片翌年在台、日、華北、上海、滿洲等地上映)。李香蘭除了演女主角莎韻之

外,也演唱電影主題曲《莎韻之歌》。而渡邊はま(hama)子所演唱的《莎韻之鐘》,

反而成為該片的插曲。

 



↑李香蘭《莎韻之歌》

サヨンの鐘 / 渡辺はま子  點此 在3:13處可聽到鐘聲

《莎韻之鐘「サヨンの鐘」》 歌詞: 櫻川武藏 

嵐吹き巻く 峯ふもと                 暴風雨吹襲著高峰山谷
流れあやふき 丸木橋                 丸木橋 洪流衝擊獨木橋岌岌可危
渡るは誰ぞ うるわし乙女        那渡橋上的美少女是誰呀?
紅きくちびる ああサヨン        難忘紅潤的嘴唇,啊啊~ 她是莎韻啊! 

晴れの戦に 出てたまふ            為了捍衛鄉土勇敢上戰場
雄雄しき 師の 君 なつかしや 英勇的老師你,令我懷念不已!
担う荷物に 歌さえほがら       為看你肩上扛著行囊,為聽你曩唱軍歌聲響遍山谷
雨は降る降る ああサヨン        雖然大 雨下著不停,啊啊~ 你的莎韻啊! 

散るや嵐に 花ひとえ                可憐紅顏一枝花命喪激流中
消えて哀しき 水けむり           在滾滾洪流中黯然消失一去不復返
蕃社の森に 小鳥は鳴けど       在部落的森林中,小鳥也為之悲鳴
何故に帰らぬ ああサヨン    為何不回來,啊啊~ 我的莎韻啊! 

清き乙女の 真心を                   清純少女 誠摯的真情心
誰か涙に 偲ばざる                    有誰能不為妳含淚思念?
南の島の たそがれ深く            南島黃昏夜幕低垂近晚時刻
鐘は鳴る鳴る ああサヨン        鐘聲響徹雲霄,啊啊~ 妳是莎韻啊!

《莎韻之歌》在臺灣光復後幾十年被本地歌手翻唱成《月光小夜曲》



臺灣歌手紫薇在1960年代翻唱《莎韻之歌》 

歌詞: 

月亮在我窗前徜徉 投進了愛的光芒 我低頭靜靜地想一想 猜不透妳心腸 好像今晚月亮一樣 忽明忽暗又忽亮 啊…到底是愛還是心慌 啊…月光 月夜情境像夢一樣 那甜蜜怎能相忘 細語猶在耳邊蕩漾 怎不叫我回想 我怕見那月亮光 抬頭把那窗廉拉上 啊…我心兒醉心兒慌 啊…月光 我怕見那月亮光 抬頭把那窗廉拉上 啊…我心兒醉心兒慌 啊…月光

1970年代,同為日本殖民地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本地填詞大師盧國沾為女歌手薰妮把這首名曲重新填詞,以粵語歌曲《每當變幻時》的歌名發行。由於曲子動聽、歌詞淺易、意境滄桑又寓意深刻,讓它一發行就馬上爆紅,歌曲紅遍大街小巷 當時有些感懷身世的計程車司機或勞工,下班後在海邊納涼時,每每拉開嗓門就大庭廣眾之中唱起這首歌來,成為一幕幕奇特的風景。 

2007年,杜琪峰(監製)、羅永昌(導演)合作了一部跟《每當變幻時》同名的電影,由楊千樺、陳奕迅主演。內容描述香港「九七大限」後,一群小市民在十年變化中經歷的生活掙扎與感情變化。楊千樺並且在片中演唱了一個比輕快版的《每當變幻時》。不過,個人覺得楊千樺的版本太過「輕輕鬆鬆」(請用台語唸),少了薰妮那種淡淡哀愁的滄桑感。薰妮「一輩子」(目前為止)就紅了這麼一首歌。但是,就這一首,就足以讓她在歌壇不朽了。以上資料來源




↑1970年代香港女歌手薰妮演唱的《莎韻之歌》曲


↑2007年香港女歌手楊千樺在片中《每當變幻時》演唱輕快版的《莎韻之歌》曲

 

發現好像被日本統治過的地方如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地,都讓這首歌以其他名義死灰復燃,韓國則因為仇視日本,所以沒有看到韓文改編版!

在筆者探尋《莎韻之鐘》祕密之過程中,竟然發現現今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的閉館音樂(廣播版,點此 )的來歷竟跟此有關。 

 

記得館方自2004底搬來中和後,尚沿用新生南路時期歌手費玉清唱的《晚安曲》 作為閉館音樂



費玉清唱的《晚安曲》

讀者如看過二十幾年前的電影《報告班長》。就可知道這是要通知阿兵哥十點就寢的音樂。 劇中有新訓的阿兵哥說聽到此曲不舒服,想掐死費玉清。 

因為圖書館大都開放到晚上九點,所以此曲便被大部份的圖書館引用。 在新北市永和市立圖書館還可以聽到此曲 。

記得應該是新館長黃雯玲女士於2007年9月上任後不久,便改成新的閉館音樂聽起來有點小悲壯和感傷!最近筆者才發現此閉館音樂真的很神似渡邊

はま(hama)子所演唱的《莎韻之鐘》

當館內在晚上8:50播放此曲時,是要催促讀者趕快收拾行李。不過有些讀者動作比較慢,音樂會放到九點多才停止。可是此曲原本是給原住民出征南

洋聽的,出征者是否意指圖書館內要上考試戰場的人?而中和門自修室室內在前些年還聽得到此曲,現今已聽不到了!

但我覺得費玉清唱的《晚安曲》是蠻不錯的 不然就像臺灣大學圖書館用爵士樂(暑假會聽到)或古典的鋼琴曲也可以,現在知道館方所用閉館音樂─

《莎韻之鐘》的來歷後,覺得怪怪的!

建議明年館方要正名「臺灣圖書館」時,是否可將閉館音樂改一改!

這《莎韻之鐘》的探索過程就像臺大ptt《ShuangHe》版某版友所說冒險者經過艱苦的旅途之後,發現奇珍異獸

一般。最後,竟然讓筆者發現一直想知道新央圖閉館音樂的來歷到央圖找知識真是一個不錯的生活方式!

inserted by FC2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