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附近劉銘傳鐵路遺跡

以下資料引《乙未割臺憶舊路》一書

1888年12月18日(十一月十六日)《申報》〈臺灣鐵路章程〉報導:

查大稻埕至錫口一帶早經通行,現奉爵撫憲諭,大工未竣,本不便遽行搭載,然念該處為行人必經之道,既由外洋購到貨客各車自當先行試辦,以便商民。大稻埕、錫口附近車路地方各設票房,按名取值,以便該商民買票搭車。

據1889年1月14日《申報》〈臺北叢談〉報導:

鐵路由北門外直抵錫口,過去名南港地方,裝就客車貨車,每日往來各一輛立有定章,每日按四次往來,裝載
客商居民無不稱便,向例凡由錫口至臺北者,乘輿所費必四、五百文(約合銀元3、4角),火車價不及半而迅
速非常,隨發隨至,故每一開車,男紅女綠滿載其中,其中即不因事往來,亦常買票一張隨之來去,以快其馳
騁之樂,商務之興於此可見。

此情形,就好比現在的民眾大排長龍嘗試捷運、高鐵完工通車一樣。

 

光緒18年(1891)池志澂來臺旅遊時,搭乘已修築完工之基隆至臺北的鐵路,在其所著《全臺遊記》有:

…又二十里為八堵,又十五里為水返腳…又十里為南港

 

拙作《乙未割臺憶舊路》一書中的172頁,在1895年地圖中的南港位置,顯示鐵路兩邊有類似車站「票
房」的建築,應該就是大清南港車站的位置。日據初,南港車站向西遷移400公尺後,在《1904年臺灣
堡圖》中的大清南港車站原址(見圖),有標示一「車頭街」的地名。


這「車頭街」指的就是大清南港車站原址上的中南老街。清代興建劉銘傳鐵路時,將中南街28號以
南至現42巷之間的土地收歸國有,除興建鐵路外,還設有可供上下車的小型站台。於是,中南街便發展成
南港最早的站前老街。

↓從中南老街28號位置往南眺望,前方為已地下化的的臺鐵,其遺址為原劉銘傳鐵路路基。

檢視較大的地圖

中南老街路長約438公尺,寬約5.5公尺,由南港路一段接至研究院路一段。

中南老街30號附近  中南老街附近已地下化其遺址為原劉銘傳鐵路路基。遠方為南港火車站(箭頭所指),離大清南港車站已有一公里遠。。目前路基原址疑似改建成公園。

 

在上述同頁的之1895年地圖中,顯示中南街往北接南港路一段,往西側走一百餘公尺後北上,走約一公里來到往基隆河對岸內湖渡船頭位置

經比對,約是在以下的位置


檢視較大的地圖

 

這約一公里來到往「渡船頭」的路就是接今日的「三重路」(因位於三重埔庄得名),它往北經過南湖橋的三岔路口後,繼

續北行到基隆河。這一段路,到日據後,被規劃為運煤臺車使用。在日據中期的地形圖上可看到舊庄路二段和研究院路三段

之運煤用臺車軌道相接,沿著今研究院路二段,接上中南街及上述路線到「渡船頭」過橋到內湖。

原舊庄路二段運煤用臺車軌道 原研究院路三段運煤用臺車軌道

↓從捷運南港展覽館站上方天橋遠眺汐止方向。遠方的小南港山下為劉銘傳鐵路南港隧道及拱橋所在。箭頭所指的圍牆內即原劉銘傳鐵路遺址。

 

檢視較大的地圖

↑南港隧道及拱橋位置。參見拙作內文173-177

 

↓南港隧道往汐止方向的原劉銘傳鐵路路基

 從南港至汐止的臺鐵地下化後,其遺址為原劉銘傳鐵路路基。 從路基遠眺跨越基隆河的南陽橋。原劉銘傳鐵路七堵附近的基隆河鐵路橋(今大華橋)即屬此樣式。 根據申報報載:騰雲號在劉銘傳鐵路建造至南港、水返腳(汐止)時「每日來往數次,裝運木石等件以造未成之路。」;它和「御風」分工,「一係拖帶客車,一係裝
運石木等件,前赴工程應用。」

 

 

下圖為《1904年臺灣堡圖》南港和Google map古今對照所顯示的劉銘傳鐵路。最右邊的中南街原址,即劉銘傳鐵路

原來所設南港車站的位置,所以遺留「車頭街」(粉紅圈所示)這個地名。資料來源:中研院 GIS

 

2011年6月10日作家張曉風關注的台北最後處女地,即中央研究院已規劃做未來「國家生物科技園區」使用的國防部軍備局202兵工廠所在地。地點位在今南港火車站捷運昆陽站之間的南方。其實它是劉銘傳鐵路沿線風光中,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風貌─裡面有當時鐵路經過臺北的陂塘景觀中,唯一還存在的陂塘。

當時,中央研究院第三任院長胡適(1958.4 - 1962.2:其墓園座落在研究院旁之胡適公園內)之父─胡傳,在1892年擔任「全臺營務處總巡」時,就曾利用「劉銘傳鐵路」,馬不停蹄地為臺灣的「國防安全」奔走,此路段即為其時常經過之處。 

202兵工廠配置圖 。兵工廠內陂塘,請和上圖對照。     資料來源:民視新聞臺  1974年搬遷至兵工廠的Amstrong gun          資料來源:民視新聞臺


尤其,兵工廠內又有劉銘傳時期防衛臺灣的 Amstrong gun。附近又有劉銘傳鐵路遺跡─中南老街、南港隧道及拱橋。值得相關單位以「文化創意」開發。

前一陣子,大陸安徽省長王三運,率龐大的經貿文化交流訪問團台灣參訪時,將此次來台交流活動訂為「銘傳.親緣.寶島行」 ,因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是安徽人。其實,胡適父子也是安徽人,而當初主持劉銘傳鐵路興建事務的鐵路局長張士瑜也是。

這不是兩岸文化交流最好的活教材?

 

 

生技園區過關 張曉風:為賺錢

2011/06/10 21:13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011年6月10日電)

國家生技
園區開發案今天通過環評大會,曾為溼地在馬總統面前
下跪陳情的作家張曉風指官員思維皆以賺錢為目的;學
者更痛批中研院做了開發案最差示範。

202兵工廠位於台北市南港區,中央研究院負責開
發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案,預定使用兵工廠土地25.31
公頃,開發其中9.6公頃面積。該案今天通過環評大會
,但仍需履行環評委員開出的多項條件。

對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案通過環評結論,曾為
該區濕地向總統馬英九下跪的作家張曉風今天表示,沒
有什麼好說的,這件事無論是對自然、對民眾都是教育
一環,教育應該是互相的,民眾應該被教育,但誰又能
教育民眾?官員根本就不懂什麼是環保。

張曉風說,官員思維方式以賺錢為目的,才會做出
這樣破壞環境的決定,「該地區建坪約2萬8000坪,完
工後會有2000多人進出,難道這樣不會對脆弱的環境有
影響嗎?」

她舉塑化劑風波為例說明,塑化劑事件顯示台灣產
業在上中下游互不合作,完全沒有貫穿機制,中研院負
責研發端不負責生產,之後發包出去又怎能保證製造藥
品安全?外國人也不見得會買台灣製的藥。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3次環評初審皆有出席的台北大
學不動產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表示,環評過程中,
中研院並未針對環評委員及各方提問提出正面回應,從
選址、開發必要性和社區影響評估,中研院都沒有釐清
,「此案未履行程序正義和實質正義,程序不符的此案
根本不該送交今天的環評大會,環評委員是在自我踐踏
。」

廖本全表示,台北市已是過度開發城市,每個開發
者都在玩「多一點」遊戲,以為「多一點」不會怎樣,
實際上卻可能讓台北多很多承載量。而此案聲稱僅開發
9.6公頃,中研院卻沒釐清預估會為台北帶來多少環境
影響,「最該做出完整社區影響評估者卻沒做,中研院
做了最差的開發案示範。」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組主任周東漢也說,該開發區北
鄰忠孝東路,東與中央研究院連接,在地形上是較低窪
的集水區,位處四分溪中游集水區,此案沒有做流域評
估就草率通過,令人擔心未來恐使台北南港區有淹水疑
慮。1000610

回上一頁

inserted by FC2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