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割台憶舊路》DM

緣起

最近研究〈百年前上海和台北的關係〉此專題,便整理一下,並利用新書在下個月即將出版之際,作成以「2010年上海世博專輯」為主題之DM的電子檔。如果大家覺得不錯要列印,圖片放大後,可直接按滑鼠右鍵下載圖片。我這個DM是以三開雙面的方式呈現,可至7-11的IBON選A3紙張,選DM的兩個圖檔,以雙面做列印,費用約60元。

以下再補充一下DM的內容:

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滿兩週年的日子,向國人說明未來兩年的施政願景,拋出「黃金十年」的藍圖,提出六國論,其中「創新強國」、「文化興國」強調創意和文化,顯然,以文化創意作為競爭力的發展模式已正式成為馬政府核心思維。

台北,不能只有日據時期的遺物呈現一切,從清領時期建省至割讓前這十年「突飛猛進」的建設遺跡,才是台北的競爭力和優勢。當台灣建省後,劉銘傳便有興建以台北為中心之「縱貫鐵路」的構想,這在一百多年前的當時,算是最先進的「明星產業」,其一舉一動都為中外官民所深深矚目。由興建鐵路帶之而起的創辦商務,使當時上海的資金、人材湧向台北,其建設猶如「世博」的萬花筒一樣。於是,台北便邁向了現代化的道路,符合此次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劉銘傳不曾出國考察而能具有國際觀,其幕僚單位可說是夠水準的。 百年前的上海《申報》為我們提供了這方面的資訊。  

DM1

放大

當時自台北到基隆的鐵路由上海德商泰來行包辦,此洋行同時包辦台灣島內所有電報線路工程;全線橋樑隧道所用的水泥則全由上海的美國旗昌洋行代理進口。

2010年初,考古學者在台北市北門附近,發現專門生產槍砲彈藥之「機器局」,古蹟所在的地點,就是捷運松山線及桃園機場捷運經過的路線,部分已經被嚴重破壞。

1911年的地圖中顯示原「鐵道部」為前清留下的建築(見DM正面「五嶽朝天的山牆」建築─機器局),「鐵道部」在此最大的成就莫過於1908年,促成「縱貫鐵路」全線貫通。但也不能忽略19世紀末「劉銘傳鐵路」基隆到新竹的大改線。後來「鐵道部」搬遷於現在北門口之三級古蹟─完工於1915年3月的台鐵舊局本部大廈,其規劃建設的僅是「縱貫鐵路」延伸的支線。

郝龍市長於2010年6月16日拜訪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對上海世博提供台北雙城文化交流、讓台北花博吸取經驗給予感謝。俞書記並且表示,如果可以得到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副組長、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許可,他想來台灣參訪。俞正聲DM1所提到俞明震的曾孫,果大家對俞明震所著的《台灣八日記》所描述的一些戰役有興趣,可參考敝網其他資料或,謝謝!

大小金瓜石山露頭遠眺


宜蘭線隧道上的我軍砲兵陣地

 

DM2

放大

以上DM2所提到今日的八德路一段,到和新線遺址的市民大道高架段交會為止,為「劉銘傳鐵路」的遺址。這裡散布著日據時期的酒工廠、電子商場、光華商場,和新聞媒體,平常遇到學生上、放學時間,可看到公車上擠滿不少中山女高的學生,試著想像一百年前臺灣鐵路所用第一輛機車─騰雲號在此段試車的情形;又台北至錫口正式通車時每一開車,男紅女綠滿載其中那種台灣人樂於嘗試新鮮事物的瘋從前述的交會點,東至松山(錫口)「劉銘傳鐵路」的遺址,大致上是沿著「市民大道」。光復後,隨著都市不斷地發展,鐵路已地下化。現在「中山」的學生大概很少知道離校園南五百公尺有鐵路,而且是百年前劉銘傳造的。

從松山經南港,過南港溪橋之後,遺留下一小段「劉銘傳鐵路」遺跡,那是鐵路地下化後的原來的路基,在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所題「開物成務」字匾上的南港隧道,其旁有劉銘傳時期開鑿的紅磚拱橋,已經歷一百多年的歲月,還默默無聞的等待後人來發掘,立為古蹟。

 

回首頁

inserted by FC2 system